我与人民政协 | 陈媛:我与政协:从相识到相知
我与政协:从相识到相知
25年前,我还在读高中,思想政治课上,老师为学生们殷殷讲解我国的国体、政体,介绍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诞生及使命。“长期共存、互相监督、肝胆相照、荣辱与共”十六字基本方针,插图《开国大典》中天安门城楼上各界人士的身影,这些来自书本上的知识点,便是我对“人民政协”的第一印象。
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,我成为一名电视台记者,随后陆续在宣传、组织部门工作,参与每年县“两会”的宣传报道、选举组织等及一些日常考察工作等,也耳濡目染了许多优秀基层政协委员的事迹,开始拥有了对人民政协距离更近、感触更真的第二重认知。如洪军老师,不仅是石泉县政协连续六届“资深”委员,也是县电视台的资深总编。“两会”期间,散会后本是委员的休息时间,而双重身份的洪老师则要飞速“上岗开工”。身为政协常委,他要参加会议、撰写提案、准备许多发言材料;作为电视台总编,还要编审每一天的节目,撰写、配发评论,为每天的节目兜底担责。在简陋落后的办公条件下,年过五旬的他自学使用电脑、打字排版、编辑软件,一个拼音一个拼音地打出文稿。现在,洪老师虽已退休,但仍致力于石泉本土文史资料的挖掘考证,步履不停,笔耕不缀,为当地发展建言献策。还有扎根基层、埋头苦干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——池河镇明星村的党总支书记刘家满,诚信经营、热心公益的企业家罗小平、张忠宽,多年来我一直跟随、挖掘、记录、拍摄的乡邮员赵明翠……他们都是各自界别的代表人物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人生,也忠诚地履行着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。正是通过他们,使我对“政协委员”这一身份有了深切的认识,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
一届又一届,更多的年轻朋友从各个界别汇聚到人民政协,让人民政协始终元气十足、活力呈现,2021年,我成为政协石泉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的一名委员,接力棒传到了自己手上,开始了自己书写答卷的过程。此时方知,要在这全新的领域合格尽职,并非易事。
首先,要坚持学习,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、学习政协章程,还要吃透县情,向身边的其他委员学习优良品格与履职方法。其次,要加快角色转换,平衡好委员履职和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。平日里多考虑公共利益,多聚焦群众福祉,放宽眼界心胸,广泛参与社会事务,在忠于职守的基础上放宽眼界,积极履职。同时,还要珍惜荣誉,保持清醒,立德立身。在提出提案时,也不能漫无边际,要聚焦主题和中心。我这样认为,也一直努力践行,机关事务繁忙,力所能及地积极参与调研、视察、民主监督,认真筹备“书香政协”活动……这几年,围绕本县主导产业生态旅游、和首位产业富硒预制菜、民生福祉,我陆续提出了《关于加大“石泉IP”开发推广力度,设立石泉主色调的建议》《关于依托本地“名人”效应在新媒体平台推广石泉文旅品牌、特色产品的建议》《关于深挖石泉历史文化,设计城市形象“IP”,丰富文创产品品类的建议》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建议》《关于对富硒预制菜系列产品食品安全及营养成分进行检验检测、科学论证并科普推广的建议》等提案,代表石泉县参加了省政协主办的“政协这十年——‘秦商量’履职创新故事短视频大赛”并获得二等奖。人民政协赋予了我全新的视野、身份、平台,我也不断从中汲取着向上、向前的力量,获得了更加充盈的人生体验。
从“纸上得来”,到躬身其中,这个过程,是我与人民政协从陌生到熟悉、从初识到相知的过程;也是时代推移,自身成长的过程;更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化、目标不断明晰、责任不断强化的过程。或许,像我一样的新任委员,都曾暗下决心:必定要将优良作风继续传承,以“闯”的精神、“创”的劲头、“干”的作风,自信履职、轻装履职、主动履职,不辜负这份相识与相知,不辜负这份期待和信任,让个人和政协委员这一身份相得益彰,辉映出彩。